《法外之徒1964》是法国新浪潮大师让-吕克·戈达尔的一部经典作品,改编自美国作家多洛雷斯·希钦斯的小说《另外一帮》。影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在巴黎的一次冒险故事,展现了他们对美国文化的迷恋和对生活的不满。影片的主角是奥迪尔(安娜·卡里娜 饰)、阿瑟(克劳德·布莱塞 饰)和弗朗茨(萨米·弗雷 饰)。奥迪尔是一个寄宿在富有的姑妈家的孤独女孩,阿瑟和弗朗茨是两个对美国电影和文化着迷的朋友,他们在一个英语学习班上认识了奥迪尔,并对她产生了兴趣。奥迪尔很快就被阿瑟吸引,和他发展了一段恋情,而弗朗茨则暗恋着奥迪尔,但没有表白。奥迪尔告诉他们,她的姑妈家里有一大笔钱藏在一个保险箱里,阿瑟和弗朗茨便决定趁她姑妈不在家的时候,闯入屋子抢走钱财。他们三人开始策划这次盗窃计划,同时也享受着一起玩乐的时光,他们在酒吧里跳舞,在罗浮宫里跑步,在塞纳河边散步,仿佛是一场青春的游戏。然而,这场游戏并没有美好的结局,他们的盗窃计划遭遇了意外的阻碍,奥迪尔的姑妈提前回家,阿瑟不得不开枪打死了她,而弗朗茨则在逃跑的过程中被警察击中。阿瑟和奥迪尔带着钱逃到了郊外的一座小屋,但阿瑟却发现钱里有一部分是假的,他怀疑是奥迪尔出卖了他们,便想要杀死她。奥迪尔反抗了,阿瑟却被自己的枪走火打死了。奥迪尔独自一人留在了小屋里,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。《法外之徒1964》是一部充满了戈达尔式的创新和反叛的电影,它打破了传统的叙事规则,运用了跳跃的剪辑,随意的对白,幽默的旁白,以及大量的电影和文化的引用和致敬,展现了戈达尔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和挑战。影片也反映了戈达尔对当时法国社会的批判和不满,他通过三个年轻人的故事,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,对美国文化的崇拜和模仿,以及对生命的轻视和浪费。影片的结尾,是一场青春的死亡仪式,也是一种对美国梦的讽刺和绝望。
选集播放
问题一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灵感来源于哪本小说?答案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多洛雷斯·希钦斯的小说《另外一帮》,这本小说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在纽约的一次抢劫计划,戈达尔将故事背景改为了巴黎,并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和风格。
问题二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中有哪些对其他电影或文化的引用或致敬?答案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中有很多对其他电影或文化的引用或致敬,例如:
- 三个人在酒吧里跳舞的场景,是对美国音乐剧《夏日之恋》的致敬。
- 三个人在罗浮宫里跑步的场景,是对法国电影《小偷》的致敬。
- 三个人在英语课上传纸条的场景,是对法国电影《四百击》的致敬。
- 三个人在电影院看的电影,是美国西部片《大河谷》。
- 三个人在餐厅里一分钟沉默的场景,是对美国电影《狂热》的致敬。
- 三个人在餐厅里玩猜谜游戏的场景,是对美国电影《大富翁》的致敬。
- 三个人在餐厅里听的歌曲,是美国歌手鲍勃·迪伦的《主人公》。
问题三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中有哪些戈达尔式的创新和反叛的手法?答案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中有很多戈达尔式的创新和反叛的手法,例如:
- 打破第四墙,让演员直接对镜头说话或者让旁白直接对观众说话。
- 使用跳跃的剪辑,打乱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。
- 使用随意的对白,让人物之间的对话没有逻辑或者没有关联。
- 使用幽默的旁白,让观众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。
- 使用大量的电影和文化的引用和致敬,展现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和挑战。
问题四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主题是什么?答案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主题是探索三个年轻人在巴黎的一次冒险故事,展现了他们对美国文化的迷恋和对生活的不满。影片也反映了戈达尔对当时法国社会的批判和不满,他通过三个年轻人的故事,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,对美国文化的崇拜和模仿,以及对生命的轻视和浪费。影片的结尾,是一场青春的死亡仪式,也是一种对美国梦的讽刺和绝望。
问题五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在哪些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提名或奖项?答案:《法外之徒1964》的电影在第1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金熊奖,但没有获奖。在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外语片的提名,但也没有获奖。在第22届金球奖上获得了电影类最佳外语片的提名,但也没有获奖。
如果喜欢这部影片《法外之徒1964》,请保留影片地址:https://www.7letv.vip/vod/play/id/399204/sid/1/nid/1.html